渭南师范学院:抗疫与暖心并举 防疫与育人结合

时间:2020-03-20 13:03:10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渭南师范学院:抗疫与暖心并举 防疫与育人结合

二、守好责任阵地,做学生健康的守护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学工队伍始终将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渭南师范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负责部门与学生战线各有关方面坚持防疫与育人结合,将共同抗击疫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工作队伍,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强化思想教育引导,推动爱国责任担当,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缺位、不断线。

一、加强思想引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学校学工部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期间彰显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把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在疫情期间,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知》,对加强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了统一部署和要求;通过学校官媒、易班网络、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钉钉、QQ群等平台构架起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矩阵,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深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发布推送疫情防控指导、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以及《渭南师范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倡议书》《致渭南师范学院全体学生的一封信》等,传达学校有关工作部署和坚决抗击疫情的信心,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筑牢学生思想防线;积极动员全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介平台组织开展主题“云”班会,认真学习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学校关于防疫的相关要求,围绕爱国主义、生态与生命、社会责任感、感恩诚信及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英雄事迹等主题,引导青年学子在逆境中培养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感受战“疫”的中国力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传递抗疫正能量;组织辅导员和全校学生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课程紧密结合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引入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鲜活案例和素材,向师生讲清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道理,从而激发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民情怀和爱国热情,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2月19日,教育部思政司党支部以《共克时艰 勠力同心》为题致信全国高校辅导员,全校辅导员阅读来信后备受鼓舞,并引发学习、讨论热潮,表示责任在肩,定会坚守重任,励生勤学,与生同行,并肩战“疫”,共克时艰;开通《共抗疫情·辅导员说》专栏,广大辅导员撰写网络文章,在云端向学生表达关心、传递温暖,为全校师生共同抗击疫情注入强大信心和奋进动力。

f8a86b27372437110a005e05ae10d35e.png

ac84d89eada7bb974c3a5095eac1b67a.png

二、守好责任阵地,做学生健康的守护者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学工队伍始终将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按照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学工部迅速制定学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组建疫情防控工作群,成立线上“学生健康信息日报组”,联动各学院学工队伍力量,第一时间把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命令、倡议和通知等传达到每一个学生。疫情集中爆发时期,全体学工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一线,坚持24小时在线,以“键对键”和“线对线”等形式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和排查,详细精准掌握学生健康信息及行动轨迹,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不落一人。学校印发了《渭南师范学院关于推迟2020年春季开学时间的通知》后,学工队伍及时部署传达,要求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在未接到正式开学通知前,坚决不提前返校,保证了全校17000余名学生无一疑似病例。

三、激发责任意识,做学生担当勇为的支持者

自疫情发生以来,全体学工干部有序组织、动员广大学生发挥自己所学和专业特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做疫情防控的模范员、宣传员、示范员、联络员。“渭师学子”积极响应学校感召,第一时间到当地社区、村委报到,以身体力行践行最美“逆行者”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类181班学生胡少林,身残志坚,他没有因为腿脚不方便而退缩,主动向当地政府请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安康市三阳镇担任起了疫情防控的“宣传员”,用网络新媒体的方式向全镇人民发布疫情防控动态;传媒学院动画专业162班学生冯伟,面对农村防控疫情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到所在村委会报到请战,积极加入巡查岗位,对来往车辆、行人核查登记,每天坚持向值班岗位提供热水,并积极开展消毒工作,努力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护周围群众的安全;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192班学生雷晴,志愿参与到陕西省合阳县环北社区防疫工作中担任疫情防控员,在社区各巷口悬挂防疫横幅,制作街道办的防疫知识板报,负责凤凰北路东清步行街的入户排查任务,积极进行室内消毒和居民体温检测及防疫知识普及,每日入户100余家,确保辖区内每个小区、每户家庭疫情防控工作到位。在全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的“渭师学子”像他们一样,在不同岗位,以不同形式支援着防疫第一线,用自己的责任担当彰显“渭师人”的优秀品质。

dd9224ef4260925fb91eea6b0ca6b5ac.png

学工战线还重视以文育人,将抗击疫情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作各类抗疫作品,引导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创作行,为抗击疫情传递温暖和力量,展现当代学子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学工部发起“读、写、拍、画、创”作品征集活动后,各学院纷纷响应,学生以不同的作品形式向前线战“疫”逆行者们致敬,向伟大祖国祈福。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起“童心抗疫”简笔画征集活动,他们结合近期战疫中的感人形象和典型事件进行主题简笔画创作和绘本故事创编,用手中笔抒发心中情,将心中情转化为纸上画,活动共征集400余幅简笔画,5个原创绘本故事;人文学院围绕“书香人文”“抒臆人文”品牌,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名著读书心得创作、抗疫诗歌创作活动,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对疫情的关注、对祖国的赤诚热情,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情怀与担当;美术学院发起了“抗击疫情,艺术行动”网络作品征集活动,活动征集到学生作品近160余幅,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去表现、歌颂这场战疫中涌现出的美,充分发挥文艺凝聚力,让更多的人在这场“战疫”中感受到爱与希望;体育学院在学生中组织开展“我和火柴人一起抗疫”体育绘图特色活动,通过“笔尖火柴人”体育绘图的特有方式,表达抗击疫情的积极态度、坚定决心以及对战胜疫情的有力信心和爱国情怀,用画笔致敬前线最美逆行者;传媒学院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抗疫作品征集活动,活动共征集到动画、漫画、动漫剧本等近100多件创意作品,内涵丰富、形式新颖、风格多样,充分体现了渭师动画人善于思考、勇于担当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音乐学院开展“停课不停学”学生基本功训练,为全校师生奉献了“宅家欣赏话剧”和原创朗诵系列作品,用艺术作品陪伴广大师生安心居家抗疫。计算机学院、环境生命与科学学院等组织学生围绕疫情期间所见、所思做好电子日记记录,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传播社会正能量。

四、注重人文关怀,做好学生生活的热心人。

学工战线坚持将人文关怀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努力做好学生生活的有心人、热心人。线上开学后,为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要求,学生辅导员密切联系任课教师,协同教务部门督促学生在线学习,了解学习平台运行情况,监督学生学习出勤情况,帮助学生了解线上课程特点、突发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确保学生在线学习有序有效开展;为缓解学生因疫情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联合校内外心理专家建立起“渭师心援”心理援助热线,为学生开通线上咨询与指导服务。各学院辅导员也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关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学生、有异常医学症状的学生,帮助大家更积极、理性地应对疫情,增强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为切实保障疫情期间全体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学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目前已为7名湖北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每生1000元的特殊助学金,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的情况正在收集汇总中,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师生的关怀送到学生手中,勉励学生克服眼前困难,增强自信。受疫情影响,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及时调整了工作方案,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线上服务,持续为毕业生推送就业岗位和就业政策,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搭建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选平台,定期举办网络视频招聘会,建立每日就业信息发布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为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保障。

面对这场疫情“大考”,渭师学工干部定会勇担使命、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做学生健康的守护者,做学生担当勇为的支持者,做好学生生活的热心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学工人的使命担当,用信念筑起打赢疫情阻击战的不朽长城。(通讯员 吴滑)

编辑:胡晋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