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 陕师大“红烛”闪耀“花儿之乡”临夏

时间:2020-05-28 10:45:29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 陕师大“红烛”闪耀“花儿之乡”临夏

2018年3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土桥镇尹王中心小学,学生们琅琅的书声为羞涩的春天增添了些许生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项目”团队成员来到这里,展开了项目调研。


2018年3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土桥镇尹王中心小学,学生们琅琅的书声为羞涩的春天增添了些许生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项目”团队成员来到这里,展开了项目调研。按照《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他们将以三年为期,遴选当地100所中小学为项目校,努力将教育信息化的春风吹进“三区三州”之一的临夏州。

a6c8ee1eaf72a52c57d9072bb81d55d4.jpg

2019年底,陕西师范大学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率先响应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将目光投向了临夏州多民族聚居县东乡县的100位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今年4月底,“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东乡县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项目”团队成员相聚线上,一次以语言为桥梁的扶贫之旅,在云端缓缓启程。

e2754a49ea143c4b25fc8b638c31057f.jpg

2013至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在临夏州开展“美丽园丁”计划,当初被“美丽园丁”浇灌的“教育之花”现已在这里生根发芽。从“美丽园丁”到“教育信息化扶贫”再到“推普脱贫”,一路向西,携手向前,师大“红烛”始终闪耀在临夏的土地上。

e812b724e2410188298954d3da7b78ed.jpg

混合培训 建立“互联网+教育”学习共同体

在信息化项目调研期间,调研团队连续七天走访全州八县区二十多所学校。硬件设施闲置、网络资源陈旧、管理观念滞后、信息化意识薄弱、技术人才短缺、信息知识缺乏实用性……这些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勾勒出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f700797e1160d654c6880093b1a6952b.jpg

1f6f9d13a365a55ac16e0dafb6dedde6.jpg

“只有到基层去,了解帮扶对象的燃眉之急和发展瓶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扶,实现精准扶智。”项目执行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白浩说。

调研过后,项目团队很快确定了“按需施培、精准施训”的培训理念和“分层分类分科”的工作原则。“在指导项目校制定三年规划方案时,为了五所方案不合格的偏远学校,师大专家当即赶赴现场指导。扶贫路上,一个都没被落下”,临夏州教育局副局长王国平至今对此感怀不已。

a4df51684368468e7f8e459be885299c.jpg

“第一次感觉作文课这么有趣,就像闯关游戏,按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做就可以完成一篇不错的作文。”“不可思议,我可以跟远隔千里的老师‘当面’互动!”在陕师大附中和临夏三中的双师作文课上,临夏三中的同学们惊叹道。

以往,“专家送教下州”和“基层教师高校集训”构成了双向线下帮扶模式。这一次,帮扶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从二元扩散到多元。在长期网络研修社区,分段分学科进行主题研修,安排专家定期在线答疑;在网络研修工作坊,当地学科骨干教师作为坊主,带动和指导学科教师举办公开课、听课评课等集中研修;在“双师课堂”,项目校与附中、附小一键连通,两地师生见屏如面,同上一堂课;通过“东西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获得大量优质教学资源,与名校交流学习,与名师共同成长。每年暑期,组织项目校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到西安、北京等地名校跟岗学习和集训;9-10月,帮扶团队送教下州,面对面指导切磋。

a343fd6c796c50908d023082b8b15960.jpg

引领、指导、送教、互访、资源共享……多途径交错、多举措共施的混合培训模式冲破了地理空间局限,让深度贫困地区变成了大有潜力的广阔天地。“疫情期间,有参训老师发来自己制作的健康防护视频,创意满满,让人感动。还有50多岁即将退休的老师,也积极学习微课制作,现在技术已经非常棒了!”这些点点滴滴,都让项目主管郑世龙津津乐道。

点燃热情 在挑战中收获成长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师生都转战“云课堂”,康乐县虎关中学也不例外。

“学校教师们采用直播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授课,平时的积累运用到了实战上。这是我个人和学校所有一线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最快的一段时间”,虎关中学校长范永龙说。他是项目校CIO(中小学首席信息官)集中研修班的一员。两年来,他将研修班所学悉数运用到智慧校园的打造中来,平日的历练在疫情“大考”中经住了考验。

467c69bf4ad78c423b67bfd7a5332a7a.jpg

信息化项目实施以来,以研修过程参与占50%、研修成果贡献占40%、研修综合评价占10%的综合标准定期考评参与者,将成果一一记录,让步骤环环相扣。在体系化的培训进程中,CIO和骨干教师们脱颖而出。目前,除了完成5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常规信息化培训,还培养了100名CIO,负责完成《学校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确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培植了150名信息化骨干教师,起到引领作用;遴选了10所信息化示范校,辐射带动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

2019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举办了首届西部中小学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大赛,收到各省众多学校的作品,其中临夏州作品130多份。作品制作精良、创新度高。除此之外,还有典型案例主题研修、课件大赛、优秀师德案例征集评选等系列活动也有序镶嵌在培训过程中。

以评促教、以赛促教,每一次挑战都能促成一点成长,参与者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被充分激发。“多媒体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临夏县桥寺中学教师李斌在培训中收获颇丰。

清越之音 让朵朵“花儿”自信绽放

回、汉、东乡、保安等31个民族的同胞聚居于临夏州,传唱着同他们的性情一样热烈奔放、神采飞扬的“花儿”。然而,一口并不标准甚至“诘屈聱牙”的普通话,成为他们展翅翱翔时的一个挑战。

“作为一名扎根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我深知语言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普通话更是我们沟通交流无障碍的最佳桥梁。”4月28日,在“陕师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对东乡县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学员代表、东乡县锁南民族小学老师马丽娜一字一句地说道。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推普脱贫项目团队计划从今年4月底到7月底,通过摸底测试、集中理论讲授、分组辅导、线下练习、汇报展示等,用三个月集训提升东乡县100位基层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dcea0f1b72e3e41c052710b1855078cd.jpg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专家、骨干教师、优秀学生30余人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其中90后、00后的学生助教占大多席位。这支年轻的团队努力将自身的活力与激情转化成语言的魅力,深深感染参训学员。“为国家脱贫攻坚做出点滴贡献,便是对‘小我融入大我’和‘西部红烛精神’的生动诠释”,学生助教陕翔说。从声母、韵母实训,到声调、变调练习,再到分组针对性练习和口语艺术,专家讲授与助教指导合理穿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规范训练+文化经典,通用教材+自编教材,师大专属的文化积淀和科研创新,也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培训中间。

扎根西部 “手拉手”眺望未来

今年是信息化项目和推普脱贫项目的收官之年,也是国家脱贫攻坚的收官年。

80735487425903a22c9ea741bb391388.png

“项目实施以来学校从小变大、从弱变强、从拒不发展变为全面发展”,信息化示范校中咀岭小学校长李向龙眼里满是欣慰和自豪。在教育扶贫之路上,师大始终秉承着“实现互动双赢、促进教育均衡”的宗旨。“帮扶不是单项输出。建立资源库、积累可推广的基础教育服务经验、优化提升服务平台、培养踏实肯干的队伍……这都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收获”,信息化项目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院长薛东前说。

心系教育,情牵临夏。我校凝聚多方合力,将点点红烛簇成缕缕光亮,照亮了临夏州建设信息化教师队伍、信息化示范学校的前路,促进了临夏州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开通了让能歌善舞的临夏乡亲说好普通话的“快车”。在临夏脱贫摘帽的“最后一公里”,师大“红烛”的一双大手,始终在旁助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于陕西师范大学来说,项目的结束也不是终点,而是继续发扬“西部红烛精神”、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当国家教育要朝着下一个目标扬帆起航时,无比期待在千帆竞发的大潮中,被誉为“花儿之乡”的临夏,能唱出如本土“花儿”般美妙的奋进旋律。

编辑:胡晋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