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南方测绘集团签约,成立了“南方测绘学院”。7月17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省畜牧业协会、陕西石羊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成立了“现代畜牧产业学院”。至此,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已先后成立10个产业学院。这标志着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三链融合,从而推动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把实践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化校政企行合作、传承行业工匠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将学院和企业紧密结合,把职业素养深植学生心中,造就了一批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思想品格好、与企业高度接轨的高技术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协同育人
2020年是与众不同的一年,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岁末年初的这场灾难,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都在用实际行动为抗疫作出贡献。
1月初,疫情尚未爆发,杨凌职院药物与化工分院龚德祥、张康妮等100多名学生按照顶岗实习安排,前往8家医药企业实习。1月底,新冠疫情爆发,药品、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医药物资需求迅速大幅增长。身在医药企业,龚德祥他们的工作量翻了数倍,但是没有一个人后退。
“我们当时是连轴转,虽然很累,但也很高兴有这次实习的机会,让我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龚德祥说。
“学校的时候是偏理论多一点,加上这次的实习经验,我现在工作起来很顺手,也更从容,这都得益于我们学校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张康妮说。
因为实习期间的优异表现,龚德祥、张康妮等100多名学生大都和企业签约,成为正式员工。
为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杨凌职院创新实施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构建了人才培养、科研推广、社会服务、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的多功能开放平台。目前杨凌职院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3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每年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1.5-4个岗位。
杨凌职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政行企合作,建立了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使学生在校所学与行企实践有机结合,学院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与市场接轨,切实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传承工匠精神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多年来,杨凌职院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和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增强学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2018年,杨凌职院成立了3个全国水利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聘任张淮武、石小庆、金天龙为技能导师,并与8位青年教师签署“传帮带”协议。
两年来,三位技能导师积极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开展实验实训项目及技能竞赛项目开发,参与到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实训教材(指导书)编写中来,同时也把自己实践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
“我们通过‘技师带教师’这种模式,帮助青年教师掌握了更多的实践技能,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强化,然后再由教师传授给一届届学生,这是我们对工匠精神的一种传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周锁说。
除此之外,杨凌职院多次邀请技能大师来院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求学求艺经历和技能经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和体悟工匠精神的魅力和真谛。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中,以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宗旨培育学生,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
参与社会公益 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在86年的办学历程中,杨凌职院始终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凌职院上百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当地村委会、社区的疫情防控中,他们不怕苦累、不惧危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
“身为一名大学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这是我们的荣光,也是学校教会我们的道理。”交通与测绘工程分院学生李皓岚说。
此外,生态环境工程分院广大师生自发主动捐款7万余元,通过武汉慈善总会定向捐往火神山医院。本次捐款献爱心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患难与共,什么是守望相助。
为了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杨凌职院成立了多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服务的项目包括公益轮滑项目、环保美化社区项目、帮扶孤寡老人公益项目、“关爱留守儿童,筑梦计划”四点半课堂支教项目等。如今,学生业余时间参与关爱农民工子女、残障人士、社区服务、义务献血等志愿活动的多了,在宿舍打游戏的少了。
近三年,杨凌职院有多名学生获得了省级“最美志愿者”称号。学院多年的坚持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志愿者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未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广泛思考,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更好地担当起时代责任,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树立远大理想,厚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爱国情怀,作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胡晋云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