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如何摘得国家大奖?

时间:2021-12-06 11:39:16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民办院校如何摘得国家大奖?

2016年3月,学校制定了《西京学院“人才特区”三年行动计划》,走进十多所海外名校、科研院所,邀请高层次人才加盟


f96816f1c1a60ea841a95c95c6b29c24.png

西京学院的科研人员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记者 郭妍摄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西京学院作为参与完成单位申报的两项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两项国家级科技奖项实现了学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零的突破,打破了民办院校“科研不强”的现状,用科研点燃了学校创新的引擎。

科研引领 定位创新

“我们终于实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零的突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足足奋斗了27年!”主管科研工作的西京学院副校长黄文准说。

科研创新是需要积累的,不能一步登天,没有27年的积累,不可能一朝突破,一路走来的艰辛黄文准最清楚。1994年,当西京学院提出要以科研为本、工科立校时,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

“民办院校搞什么科研,你们拼得过人家公办院校吗?”

“做科研得有项目、有资金、有人才、有设备,你们有吗?”

“行了!别花这冤枉钱了,有钱就多盖几栋楼,多招点儿学生。”

……

“别人越质疑我们,我们就越要坚持到底。科研是一所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水平的教学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作支撑,科研是任何一所高校不能输也输不起的。”黄文准坚定地说。

目标确定就全力以赴。科研经费欠缺,就从办公经费里挤,全力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不够,就分次分批配足、配齐、配好。科研人员不足,就面向全国、全球招贤纳士。

27年来,西京学院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立足陕西,服务区域经济,积极开展综合型、特色化、前瞻性的研究和社会服务,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民办院校科研发展之路。

9207eaf91d1d66c42391150e102ebae8.png

聚才引智 助力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人才从哪里来?除了自己培养外,西京学院还筑巢引凤,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

2015年,学校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公室,按照“高端求才、海外聚才、校际引才”的工作思路,以开放的政策吸引人才。

2016年3月,学校制定了《西京学院“人才特区”三年行动计划》,走进十多所海外名校、科研院所,邀请高层次人才加盟。

学校将2017年确定为“人才工程年”。同年,陕西省首个民办高校院士工作室——何积丰院士工作室在西京学院成立。

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了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专家、教授参与学校的科研团队。现在的西京学院有博士教师304人,其中包括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3人,拥有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教学及科研团队9个。这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加盟,为打造学校优质科研团队和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基础。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的体制机制。学校先后制定了《西京学院引进优秀博士政策办法》《西京学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办法》等文件,理顺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学校的“人才特区”。

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王祖良教授表示:“西京学院积极为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遵循科研规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同时鼓励更多教师投身于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十年磨一剑’和‘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目标、有平台、有团队、有服务、有待遇的科研氛围,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大量优秀人才的持续加入,使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得以实施,高水平学术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

b5d42e580f592a1ff46c52b71bff5064.png

双轮驱动 加快转化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科研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李克轩博士认为:“科学研究是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平台。不断增强的科研能力,有利于民办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够培养具有前瞻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对于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将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科研成果应围绕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把握“一带一路”及西部产业变革与技术革新的趋势,走学科—专业—学位点—平台一体化的建设路径,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重点学科加大投入,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促进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应用研究,学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市场,建有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院士工作室1个以及华中数控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等校科研平台10个,有效提升学校在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实力和竞争力,为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学校的省级重点科研平台。该中心在小型化、高产额、长寿命可控中子源关键技术的研发、标准刻度井群的设计与建造、中子测井仪器和中子检测设备开发等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全部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80%。

西京学院何积丰院士工作室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全产业链的现代精准生态农业为抓手,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升陕西特色果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效应,实现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长远目标。

西京学院坚持特色项目群和高价值专利包的“双轮驱动”转化策略,与行业重点企业和战略新兴企业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策划,直接服务于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依托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学校完成“混合动力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桥梁智能检测技术”“基于表情识别的人工智能重症监测技术”等24项科技成果技术转化,累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金额2000余万元。

5年来,西京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省部级及纵向科技项目285项,横向科技项目1698项,经费总额4.27亿元,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26项、授权专利1301件,出版专著50余部等。据《中国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学校科研竞争力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名。

(记者 郭妍 通讯员 尚磊)

编辑:任晓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一杯咖啡一份地图,票根经济赋能文旅融合

    忒色 一杯咖啡一份地图,票根经济赋能文旅融合11月3日,由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局和肯悦咖啡联合举办的“金色曲江·银杏咖啡节”活动正式开启,西北首家独立肯悦咖啡店暨陕西肯悦咖啡30家门店也盛大启幕 2025-11-04

  • 陕西加强鸟类保护全链条监管

    忒色 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赵侠呼吁,各类参与鸟类保护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应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等未开放区域 2025-11-04

  • 跑出“体文旅商”融合新图景

    忒色 本届宝鸡马拉松在组织运营上实现突破,将起跑阶段前5公里赛道由半幅改为全幅设计,有效疏导参赛人流,从源头化解了大型路跑赛事常见的出发拥堵问题 2025-10-31

  • 淬火·新生

    忒色 2025-10-27

  • 文脉·铜川

    忒色 2025-10-27

  • 转型之路

    忒色 2025-10-26

  • 千年炉火

    忒色 2025-10-26

  • 铜音共振

    忒色 昔日煤城,今朝蝶变。融入西安“半小时圈”,铜川机遇扑面而来!铝基新材料、半导体、汽车装备…链式集群,打造转型高地。 2025-10-26

  • 铜川:一首歌的故事

    忒色 6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歌颂,深沉的爱国爱党之情,唱遍大江南北,温暖几代人的记忆。 2025-10-26

  • 铜你相约

    忒色 千年窑火淬炼北方青瓷之都,冰裂纹中凝固盛唐气韵。药王山上铭刻大医精诚,薛家寨峭壁生长英雄信仰。 2025-10-26

  • 一城铜画

    忒色 白鹭在漆水河振翅朱鹮于沮河畔起舞,华北豹的足迹隐入苍茫山林……从工业记忆到山水画卷,铜川大地,正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篇章 2025-10-26

  •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