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前沿阵地,互联网的应用几乎遍及校园每一个角落,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西安工业大学辅导员深谙网络育人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在多年网络育人实践中坚持注重“四力提升”,学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能力不断提高。
注重“小情绪”到“大格局”的转变,在内容上发力
如何吸引辅导员长久躬身网络育人领域。把握内容生产源头。聚焦立德树人目标,立足学生特点、专业特色、兵工烙印、师生关注焦点和热点等,深入挖掘高校内外、线上线下有益育人资源。把准内容立意。创造与时代相融、与青年相投、与网络相合的优质作品,主动融入学生的“圈层化”社交。坚持深耕内容原创。从原创视角、立场出发构建传播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及时准确回应青年诉求。学校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号“二月鸟巢”坚持运营7年,原创372篇网文,42万余字,累计阅读量突破2.5万人次。注重网络素养提升。引导学生“从网中来,到现实去”,在自我体验中端正求真、求实的网络生活态度,切实做到网络角色与现实身份的统一。内容创作有温度。“大格局”并不是抛弃“小情绪”,在内容创作中带入运营者情感、实施者情绪,使辅导员与学生在网络的交互中保有温度、感情。
注重“小抓手”到“大倚仗”的实践,在形式上着力
大学生网络化表达方式自成体系,学校辅导员坚持从“权威范式”向“对话范式”转换。掌握网络平台的流量入口。重点运营用户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大众渠道,如“二月鸟巢”微信公众号、“艺觅阳光”视频号等,依据平台属性,坚持分发内容,争取粉丝黏性,突破圈层传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流量到价值转化。把握网络内容的发布特点。理性认识“娱乐化形式”,拒绝“内容娱乐化”,形成与非主旋律的网络文化产品在数量上保持抗衡、在观点上形成碰撞、在影响力上主动竞争的新局面。运营网络平台保有调性。能够针对特定群体准确定位,相同类型的网络文化产品运营的状态和风格整体保持一致。注重线上线下贯通,以此增强网络育人的鲜活力、吸引力和聚合力。
注重“小品牌”到“大场域”的升华,在资源上用力
学校辅导员利用平台进行大场域的改造升华和资源整合,把多元主体凝聚成教育合力。内容资源的再整合。依托平台和内容建设基础,实现高校网络育人思想内容与服务内容相融合。在运营平台设计上始终兼顾思政育人和服务育人,将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业信息、求职信息、校务查询、心理咨询等服务内容有机融入,提高大学生的使用率和好感度。在内容传播时将思政内容的传授与学生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既做到以情感人,又能够以理服人。人力资源的再整合。充分发挥辅导员角色优势,吸纳专业名师、思政课教师、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优秀青年等成立网络思政工作团队,搭建组织架构,充分发挥不同人员构成优势,推送优质内容,既做好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又做好日常琐碎、校园问题的网上及时回应,在各层面始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注重“小突破”到“大融合”的尝试,在育人上使力
学校辅导员坚持把互联网作为广泛汇聚大学生向上向善的重要媒介。坚持举旗定向,培养政治过硬的人。在网络文章、视频和其他网络新媒体作品创作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融入网络,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入人心,强实效,锻造学生过硬的政治品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养勇担重任的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本位文化有机融合,有效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风貌勇担时代重任。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慎终如始的人。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需坚持立足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网络空间注入坚定的传承力量,让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慎终如始的坚忍和韧性在学生群体广泛传播。
新时代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必须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借助网络的“形”,传授育人的“实”,从内容、形式、资源、育人“四力提升”切入,不断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载体、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贡献力量。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