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创新 西安欧亚学院举办人工智能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

时间:2024-03-20 11:01:19  来源:西安欧亚学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I赋能教育创新 西安欧亚学院举办人工智能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

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孙建荣教授、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胡红飞、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王铨锴、文化传媒学院虚拟数字人、图文信息中心数据工程师李树东等就AI时代的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和数字化转型分享了项目案例和教学思考,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与挑战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AI浪潮席卷全球,教育亦在这场科技革命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前所未有的融合创新正在上演。在这轮涉及社会各行业的革命性变革中,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教育者提供更多可能性?3月16日,西安欧亚学院人工智能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国内AI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投资者相聚欧亚,共同探讨AI赋能高校教育创新的多元路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方向参考,在新技术、新创意中畅想AI+教育充满想象的未来。

未来春藤教育科技创始人喻颖正,文化创意产业实践者和研究者、当代艺术家岳路平,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秋叶PPT创始人张志,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谦教授,上海谦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宇明等作了精彩演讲,分享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市场应用和未来趋势。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孙建荣教授、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胡红飞、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王铨锴、文化传媒学院虚拟数字人、图文信息中心数据工程师李树东等就AI时代的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和数字化转型分享了项目案例和教学思考,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与挑战。

演讲1:AI时代的大学新物种

“我们大胆地去拥抱AI,这是一个时代的机遇。”

“OpenAI工程师为什么苦读《苦涩的教训》这本书?”“马斯克如何设计一所‘新学校’?”“如何用30年建成一所世界名校?”未来春藤教育科技创始人喻颖正通过三个有趣的故事,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科学范式的巨大转变、如何重塑学校使学习更具实践导向和以兴趣驱动,以及如何用指数思维打造大学新物种。

喻颖正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训练神经网络,AI时代的教育更加关注人类、社会、机器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更加关注如何通过紧密的人机协作,放大人类智能,从而让每个人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以卡耐基梅隆大学“All in 计算机”快速发展成为世界顶尖大学为例指出,用指数级思维打造大学新物种,可以从实际应用、学科创新和指数型思考三个行动层级展开:一是AI在行政管理、教学手段和招生咨询中的应用,二是发展基于AI的新学科或探索现有学科与AI的结合,三是重新定义大学新物种。

喻颖正构想了第一所“All in AI”的大学模型:从基于“端到端”理念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到借助大模型技术开展通识教育,从而训练学生的神经网络,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再到发挥人类情感力、洞察力、有温度的碳基生命优势,通过文化塑造活力创新的大学社区,吸引更多社会人士加入。这些都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为大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演讲2:AI时代的高质新人是怎样炼成的?——新全球、新智能、新产教与新学科

“每位同学都要生成新能力,成为高质新人。”

文化创意产业实践者和研究者、当代艺术家岳路平首先演示了基于讯飞星火、OpenAI Sora、Pika、Stable Video等平台生成的一系列视频,他将此类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定义为“新暴力美学”。“这种计算美学与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艺术截然不同。它对我们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对教育思维的影响更可谓跃迁式。它更像是一次降维打击,让我们的思维维度全面升级。”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的创作方式、教育方式和跨学科合作模式,催生了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的教育变革,以助力提升国家硬实力、文化软实力、生态成长力和全民健康力。岳路平指出,欧亚的众多专业正站在这一波AI革命的风口浪尖,紧随它将尽享红利。最近,他与新华社、中国新闻科技协会等合作伙伴,联合60位导师和众多高校正在共同打造新物种实验室。“这不仅仅是一个集结引擎与想象力的创新平台,更是旨在培养未来的创新者,共同迎接AI时代的新挑战与机遇。”

站在人文和科技的交叉点上,岳路平认为,每位同学都应该生成新能力,未来的高质新人应具备三项能力,包括面对新生事物、多元文化的广泛包容性,数字世界必需的计算思维,应对产业快速迭代、知识半衰期缩短的快速适应性。同时,学校要重新设计专业、课程、教材、技术、实践、教师等教育教学体系,优化升级或新建专业,改变专业学院结构,创设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课程,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

演讲3:AI赋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

“把所有学科知识点变成AI提示词,让学生大规模反复地用,成至化为本能。”

AI时代到来,对教师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将AI融入日常教学?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秋叶PPT创始人张志以此核心疑问为开端,分享了AI如何有效赋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思考。

当人们谈论AIGC与多模态时,意味着内容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现。在中小学,AI帮助学生打开视觉思维,将诗歌转化为画面、歌曲、四格漫画或故事,从而全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学,张志通过自己所讲授的消费行为学、新媒体运营等课程实践,展示了如何利用AI快速创作故事并深入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如何使用AI更高效地讲解大五人格等抽象知识、并让学生通过实践强化理解;如何编写AI提示词及使用模板快速生成产品化内容,提升文案写作能力……

“教学的新境界,便是将所有学科知识凝炼为AI提示词,让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反复运用,直至化为本能。”张志认为,培养学生与机器对话的能力至关重要。要借助AI技术让学生使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拥抱AI技术,用AI重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为课程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可能。

演讲4:人工智能AI技术对影像艺术创作的影响和挑战

“人机共生共融,未来的影视制作将是一种混合型方式。”

“人工智能,其三大核心支柱为算力、算法与数据。从原先的单一规则性算法,到如今模拟人脑神经原理的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迈进,未来在单一领域或非复杂领域,通用人工智能AGI将会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常务副院长、西安欧亚学院特聘教授刘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未来趋势作了解读,未来,人和机器将会是和平共处、共生共融的状态,但人机融合并不意味着人类将被机器完全取代,人类与机器将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

从拍摄、记录到计算机制作,再到多模态生成、沉浸式体验……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影像的制作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对于视觉艺术领域而言,人机共生关系将为影像创作带来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手段。”

刘谦说,“我们仍要保持对艺术和创意的热情和追求,让机器成为我们创作的工具。在影视创作中,应根据需要选择使用Sora等工具,以确保作品的艺术性、表现性和叙事性。未来的影视制作将是一种混合型方式,既包括实际拍摄,也包括AI的应用。”

演讲5:AI+产业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每个行业都会出现大量的专属模型,会百花齐放。”

围绕AI+产业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两大版块,上海谦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宇明带来了全面又深刻的展示,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所带来的变革将是人类未来深入探索的课题。

当前正处于AI的爆发阶段,周宇明认为,智能涌现是这一突然爆发的关键,“当算力规模触及某个临界点,算法表现出的智能程度会出现指数级增长。”ChatGPT的发布是AI技术的一大里程碑,Sora等模型的出现更是将AI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目前海外大模型平台中,谷歌Gemini的多模态交互逐渐成熟;Sora生成的视频达到电影级水准,画面细节清晰入微;Cloude 3在数据级评测中表现出超强的推理能力,AI Agent和Stable Diffusion 3等模型的创新应用达到了新的境界。

他还分享了自己在营销电商、生物医药和职业教育等领域的AI应用实践,包括利用大模型能力生成营销文案、图片和视频,通过AI提供个性化药品推荐方案、辅助生物药物研发、赋能医院诊断环节,通过直播实训仿真系统提升直播技能和师范生教学质量等。

对于AI+产业未来的应用前景,周宇明认为,以专属模型为底座的产业应用需求将大幅提升,行业专属模型百花齐放;多种传统机器学习算法+LLM的组合拳将使AI产业应用真正落地;多模态模型的大突破,将催生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XR+AI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元宇宙产业应用开发实效闭环已不再遥远,期待它能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可能。

编辑:闫如钰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