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之时、文化共振,4月23日,声·生「汉声」书籍共创纪念特展于西安欧亚学院行政中心正式启幕,揭开了欧亚第十五届阅读文化节的序章。
开幕式伊始,本次展览联合共创人、西安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见山文化创办人刘君涛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汉声》杂志的概况与地位。他指出,作为“中华民间文化基因库”,此次《汉声》杂志特展的开办,对传承中华文化意义非凡。
刘君涛为在场师生介绍《汉声》杂志的概况及地位
黄永松先生在到访西安时曾表示,“陕西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边无际。需要一大批人去发现、探寻与保护。”现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民艺研究专家党荣华回忆了自己与《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先生共同挖掘陕北民艺的往事。从“剪纸娘子”库淑兰到安塞腰鼓,“黄永松先生一直秉持着刨根问底的态度,无论是民艺探访还是内容策划,抑或是书籍设计与装帧,《汉声》始终致力于将民间艺术完整、生动的呈现给大家,这就是汉声的精神!”党荣华动情地说道。
党荣华回忆黄永松先生往事,令听众动容。
“人类超越动物的原因是试图让生命有意义、让工作和生活具有价值,这才有了人类文明。欧亚作为一所‘在地国际化’的大学,意味着我们不仅仅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更要用在地化的行动,服务好我们所在的城市,传播当地区域应有的文明,寻找自己在西安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说起办展初衷,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教授说道,“与此同时,我们举办展览还有一个重要要素在于育人。一是希望同学们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时,你们在欧亚看到的展览、听过的对谈等等,都能在你们的思想中产生作用,让你们为本地文化自豪和骄傲,未来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播者;另一方面是希望你们在观展、与这些专家、学者大师对话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作为艺术设计和文化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和决心,即艺术最重要的途径不是从众,而是寻找自我热爱,追求愿意学习、愿意传播、愿意尝试的一生。”
胡建波教授出席开幕仪式并发表讲话
本次纪念特展共展出了50余部《汉声》杂志的珍藏书目,致敬杂志对中华民间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汉声》杂志北京编辑部编辑陈密先生带领大家一同观展,并与在场师生们分享了杂志社背后有趣的奇闻轶事,以及作为民艺守望者的坚实付出。
从1971年至今,53年间坚持深度记录民间艺术的《汉声》杂志,犹如一座巨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库,当一页页装帧精美、设计独特的杂志呈现于我们眼前,中华热土上的民风、民艺、民俗跃然显现,令大家长久驻足。
展览开幕当天,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民艺研究专家党荣华先生,导演、独立策展人高小龙先生,《汉声》北京编辑部编辑陈密先生,陕西省文化馆研究馆员李红军先生,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西昌老师等多位嘉宾亲临现场,带来关于《汉声》杂志的主题对谈,与在场师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乡土属性。我们现在所说的非遗也好,或者说民间文艺也好,它的基础就是我们的乡土社会。”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西昌说道。
作为研究民艺理论多年的专家,张西昌为大家介绍了民艺杂志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汉声》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立足于传统乡土文化,离不开坚定的信仰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在我们比较功利、短频快的社会体系中,《汉声》是非常老实、不讨好的,它做的东西是一种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品质,这就是《汉声》的精神。”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民艺研究专家党荣华表示,“它有一种独到的方式,可以感染很多人,引导很多人去学习它、认识它、了解它,这就是《汉声》。”
党荣华在现场分享了黄永松与民艺传承者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他认为《汉声》杂志的一切设计成果,都体现着对民间艺术的尊重与热爱。他也由衷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在年轻群体中得到继承与发扬:“搞设计的同学们要身临其境地感悟、认识、思考这些东西的成就。”
“我的第一本《汉声》出版物是月份牌广告画,它对我而言是从设计到内容全方位的冲击和震撼。”独立策展人、导演高小龙说道。
高小龙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汉声》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是如何影响大陆的出版市场的。“提及现代文明、现代社会的种种艺术、文化,大家都在看西方、看外面。而台湾人对中国自己的东西,能够如此渗透到土地里面,这么细节的东西可以被发现,然后被传播、记录、整理。”
《汉声》北京编辑部编辑陈密表示,“如果没有陕西的土地,没有库淑兰、没有皮影、没有陕北腰鼓,《汉声》也不会这么精彩。”
作为《汉声》杂志社的成员之一,陈密分享了很多关于黄永松的生活琐事,而这些看似细小的琐事无不反应着黄永松老师对民间艺术的坚守。“我觉得《汉声》走了今天这一步,我们大家伙做了一点点工作,受到大家伙的认可,主要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伟大、漂亮。”
“做中华文化的基因库,需要更多学者、甚至全民族的共同努力。”陕西省文化馆研究馆员李红军说道。
李红军曾亲自参与过《汉声》的编辑工作,与陈密先生等人在陕西华县进行田野调查,收集关于华州皮影的一手资料。谈及《汉声》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李红军先生感慨万千:“《汉声》为中华民族抢救了一批非常珍贵的遗产,它们将用永垂青史。”
几位嘉宾从各自的经历出发,分享自己与《汉声》的不解之缘,讲述他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并与现场的老师同学们就传统和现代、艺术和生活、阅读和实践等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汉声》杂志本身,更是对书籍的尊重与敬仰,对中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汉声》之所以跨越时空经久不衰,不仅是其精良的内容历经时间考验,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中华文化尊重、敬仰、探索、求知的精神生生不息,西安欧亚学院欢迎大家前往观展!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7月15日
展览地点:西安欧亚学院行政中心一层大厅
同天,西安欧亚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在图书馆隆重举办了“2023年度阅读之星”颁奖典礼和“向上的答案”读书沙龙。通过师生评选表彰、分享阅读心得体会、探讨思考与收获,激励更多人投身于阅读的海洋。
“2023年度阅读之星”颁奖典礼现场
图文信息中心罗征主任表示,“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阅读活动,让师生们在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慢下来,以碎片化和沉浸式去体会阅读之美,同时,也希望通过文化节这个平台,促进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图文信息中心主任罗征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致辞
同时,“欧亚领读人”聘书发放仪式也在开幕式上举行。图文信息中心聘请通识教育学院卢卓元、颜珺、吴爽、苏石磊、相金妮、余琦、侯艺璇、黄馨平、彭博、张晓艳、陈心宜、郭海玲等12位老师为“欧亚领读人”,他们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带领更多师生走进阅读的殿堂,感受阅读的魅力。
“欧亚领读人”聘书发放仪式
编辑:任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