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铭江院士:金花三事——在西安理工大学推进高质量发展暨第二届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4-05-07 17:41:47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邓铭江院士:金花三事——在西安理工大学推进高质量发展暨第二届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上的讲话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学科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构筑起“产教学研用”一体化的现代教育体系,引领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教育新发展

64fddffcbd1864270fbef3eb0ee14e8f.png

5月1日,西安理工大学迎来了建校75周年,当天上午,在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推进高质量发展暨第二届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共叙师生校友美好情谊,共商学校高质量发展未来大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受邀在大会上讲话,他在讲话中回顾了在学校西北旱区生态水利(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工作六年来开展的一系列科教与工程实践经历。他表示,置身新时代,要努力完成响应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创新大平台、创建“新工科”科教新体系、建设一流理工科大学这三件大事,以建校75周年为契机,坚持学科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在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不断创建新的里程碑。

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西安理工大学与共和国共享75华诞,春盛良辰,喜迎校庆,谨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西安理工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重要力量,75年来,培养了二十万余名学子投身各行各业、扎根祖国大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为国家西部开发建设和人才培养谱写了科技赋能的壮美华章。

2018年,我受邀入职西北旱区生态水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师生们,同心协力,克难创新,开启了一段愉快并富有成效的工作。与校院的领导和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深度融入了这座金花繁盛、曲江流金的校园。

在六年多的科教与工程实践中,我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努力将理论研究、科教育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产学研融合的相向力,提升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需求中的显示度,创造具有生命力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开拓科学和工程技术前沿。我多次组织开展重点工程项目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及野外试验站建设创造条件。在内陆河大尺度生态调度创新实践、旱区高水效农业和现代灌区建设模式、黄河生态流域和多能互补关键技术等方面,承接了一批研发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第二件事。推进跨校优秀团队协作和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积极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我依托理工大主持的三个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国家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生态-经济协同配置战略”“西北灌区农业高效用水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策略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分区综合治理与利用模式”,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战略性研究项目,涉及水资源学、地理经济学、生态学、农业工程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拓展研究思路,提升科研能力。

第三件事。努力培育标志性成果,培养拔尖创新型领军人才。西安理工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众多、人才潜能巨大,创新型领军人才的脱颖而出具备扎实的基础。六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科研成果共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15项,为学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中青年优秀骨干人才13名,黄强教授荣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畅建霞教授荣获第16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也为组建交叉学科团队、承接重大研发项目、形成未来学科优势、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是创办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根本要求。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需大家共同努力。

肇庆校典蓄积创新力量,肇启未来开拓荆棘征程。75年的风雨历程,就像一条壮丽的飘带,75周年校庆宛如一枚继往开来的金色纽结,连通着峥嵘的过往与辽远的未来。前方,还有更长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开拓。

置身新时代,响应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创新大平台、创建“新工科”科教新体系、建设一流理工科大学,是我们今后要努力完成的三件大事。

融入科技革命新时代,搭建现代教育大平台。

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催动新一轮生产力变革的核心动力引擎,在科学研究方面充分展现出了突破传统瓶颈的潜力,为各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许多国家将其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当前,基于一个国家如何将AI的发展纳入健全的研究生态系统,成为普遍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构造“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创建新时代教育模式。

我们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积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和可能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学科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构筑起“产教学研用”一体化的现代教育体系,引领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教育新发展。

深化“新工科”教育改革,推进学科交叉与产业融合。

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强烈呼唤“新工科”科教体制改革创新。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构筑“引发+重塑+颠覆+重构+改变”的“新工科”现代教育体系。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建设开放型一流理工科大学。

金花桃李芳,曲江弦歌畅。

衷心祝愿理工大以75周年校庆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在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不断创建新的里程碑。

谢谢大家!

编辑:晓西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