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深入思考和探索“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教科研质量,奋力服务西安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实施。
一、聚焦课程领导力,常态长效推进课程方案落地实施
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规划及实施学校课程,带领学校构建体现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
一是设立西安市中小学课程发展研究中心。遴选品质课程实验学校116所,常态化举办市级课程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品质课程建设论坛”等大型活动。
二是开展全市“品质课程”巡展活动。每月展示一所学校的课程特色和课程成果,培育一批深入实施新课程的典型区域和学校。如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蒲公英课程体系”、高新第二学校的“知行课程体系”等品质课程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课程建设成果奖。
三是积极开辟课程建设新领域。积极研发劳动教育、家庭教育、STEAM教育、财经素养教育等课程,带领一批学校构建了特色校本课程。其中,研发的劳动教育系列课程资源列入全省劳动教育教材备选目录,影响广泛。
二、创新教科研机制,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
聚焦课堂改革重点和难点,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设立课堂创新、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研究中心,构建学校教学方式变革共同体。
一是依托西安市课堂创新研究中心,带领全市176所课堂创新实验学校进行贯通式课堂创新实践,培育全市课堂创新典型案例并予以推广。
二是依托西安市跨学科学习研究中心,带领121所实验学校,深化跨学科综合教学探索,遴选推广一批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教学优秀案例。
三是依托西安市项目式学习研究中心,引领105所实验学校校长及骨干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研究探索,遴选出一批项目式学习优秀实践案例。
四是依托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教育数字化研究中心,带领160所实验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数字化的创新教学,分享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的经验和成果。
三、发挥评价牵引作用,深化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
一是持续改进和完善学生评价。在西安市教育局的统筹规划下,对全市6个区(县)60所学校的7056名四年级学生和839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综合监测,深入推动以教育评价撬动课堂方式变革和育人观念转变。
二是强化评价实验成果转化。基于十年来评价监测工作的实践,构建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发挥监测数据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引导学校不断完善基于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四、发挥教研引领作用,开展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一是聚焦新高考综合改革,举办“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暨新高考综合改革”校长研讨会。16个省、24个地市的600多名校长、教科研员和学校管理者共话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高考命题研究,举办“2023年全国高考试题评价研究暨说题”系列教研活动,为参会教师提供策略指导与教学建议,充分发挥了高考评价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
三是聚焦深化“双减”,举办“义务段作业设计与案例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推动《西安市小学学科作业设计指南(试行)》实施,开展基于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大单元作业创新设计与优秀作业案例系列展示交流活动,约10000名教师参加了该活动,有效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水平。
四是开展区域主题协同教研、“名师+”组团帮扶专题视导、新课标典型课例研讨等活动15场。开展 “2023年西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教学指导”研讨活动。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宣讲暨课堂教学观摩”主题教研活动,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
五是持续优化“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项目,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五阶段”培训,组建94个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训1450名涉农区县教师,搭建了城乡互促和乡村互促的专业发展平台。
五、实施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推动科学教育新发展
一是示范引领,创新方式。设立“西安市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遴选179所实验学校,引领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发展。设立“西安市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遴选基地学校62所和实验学校96所,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创新科学教育教学方式,获批“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实验区”,努力探索基于思维培养的科学教育新方式。
二是强化监测,科学推动。研发素养导向下的科学学科质量监测工具8套,测试学生近10万人次,将国测与市测数据相结合,制定整改措施,指导学校开展基于监测结果和学校实际的科学教育实践。
三是协同高校,高位引领。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举办“促进学校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发展”“未来教师实验能力提升”“STEAM教育助力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等多场科学学科培训,线上、线下参训人员共计6000万人次。
四是品牌活动,塑造动能。全市推出了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品牌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覆盖全市90%以上的学校,每年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青少年超过300万人次。举办“院士进校园”科普报告会品牌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150万。
编辑: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