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教学改革 西安市教科院开展深化“五育融合” 开学季教育教学观察

时间:2025-02-21 15:25:48  来源:西安市教科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课程教学改革 西安市教科院开展深化“五育融合” 开学季教育教学观察

学校以“在场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融合教育作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口,积极探索普通学生和特需学生共生共长的路径与策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谋划好“十五五”教育目标,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和教育改革热点,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开展深化“五育融合”、开学季教育教学观察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科学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数字赋能提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体育与健康等六大主题,涵盖新城、碑林、莲湖等11个区县、开发区,各类学校(含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34所,教育教学观察240节,奋力服务西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

2025年2月18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全体教研员走进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西安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西安经开第一幼儿园、雁塔区第一小学等五所学校,开展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开学季教育教学观察活动。新城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韩靖、职成科科长王冬君、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婷,西安市航天基地教育局副局长任卓涛、西安航天基地教育局基础教育部部长赵焱,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单国,西安经开区教育局樊向阳等领导及相关区县教研员参加活动。

学校课程教学特色

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课程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学习空间建设,学校建立了18000余平米的“人文艺术空间”,共有五大主题区域——艺体活动区、法制教育区、美育画展区、少年科学院以及历史文化区。历史文化区以朝代变迁为主线,将古代名人的书法、绘画作品分区陈列。各学科老师围绕“识字与礼仪”“发现与表达”“研究与合作”的目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出基础、拓展、成长等3类博物馆课程。基础课程链接国家课程和博物馆资源,将课本学习在博物馆进行延伸。拓展课程融合多个学科,面向学生兴趣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爱好特长。成长课程搭建博物馆和学校的桥梁,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博物馆开展学习。

图片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依托开放空间,融合多元教学理念,开设研究性课程,推动学生自主与深度学习。一是以办学目标为导向,构建航天城第一中学“续航力”课程体系。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夯实学生基础,促进全面发展;二是开设航天科普讲座、模型制作等特色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为特长生提供竞赛辅导、艺术选修等拓展课程,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课程分层设计,科学合理。三是依托“成器课堂”,基于“协同课堂”理念,借助“学习任务单”,探索实践“335”教学范式。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立足学科本质,培养核心素养。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再加上情境导入、合作探究等五个课堂环节,全方位提升课堂实效。四是优化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师专业发展。以学生评价为例,涵盖过程性、终结性、个性化、多元主体评价,推进 “一级一策、一班一品、一生一案”,实现五育融合、因材施教。

图片

西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认真落实“三教”改革,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多个维度进行改革创新。主要表现为产教融合深度嵌入,引入知名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使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学实践主导,大幅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专业课程中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和纠错,体现出“双元教学”和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内容模块化,打破传统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若干个模块化项目。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杂操作训练,降低教学成本和安全风险。

图片

西安经开第一幼儿园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核心,注重师幼关系和情感交流,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园本课程体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建园近十年来,经开一幼坚持党组织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全面贯彻《纲要》《指南》精神,秉承“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办园理念,以“西迁精神”为引领,以“渭水文化”为核心,打造“多元、开放、温暖、活力”的教育教学环境,遵循“适性育人,悦然成长”的教育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幼儿为本,致力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图片

雁塔区第一小学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宗旨,将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点抓手。学校以“在场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融合教育作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口,积极探索普通学生和特需学生共生共长的路径与策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校围绕“知、情、意、行”四维工作目标,构建“认知奠基—情感浸润—意志聚力—行动赋能”的育人闭环。

图片

课程教学改革主题课堂观察

图片

陕师大陆港小学老师李鹏飞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一)》一课,教学设计突出了“结构化”的设计理念,从整数的计数单位引入,逐步过渡到小数的意义探究,知识呈现具有结构化特征。从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引导学生认识整数计数单位的重要性,再通过具有十进关系的量,引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使学生感知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清晰地感受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递进。李老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相机进行引导,保证了学习进程的有序推进和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图片

西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老师孙艺菲的《虫儿飞》幼儿保育专业技能课,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易学的歌词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一是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二是实践性强,互动性高。三是情感渗透,氛围良好。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和律动,营造了美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抒情意境。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情感教育,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使音乐课不仅传授技能,更传递情感与文化。

图片

经开一幼老师田萌在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活动中,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指南》精神,从自由玩镜子入手,运用游戏方法,逐步引导幼儿观察、探究,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萌发对镜子的探索兴趣。活动环节设置得当,教师引导有效,在幼儿浓厚的兴趣与积极参与中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雁塔区第一小学老师刘子璇在《池上》教学中,借助AI技术带领学生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快速抓住特殊儿童注意力,助其融入课堂。利用助学伙伴辅助特殊儿童认读生字、标注读音,搭配直观图片让特殊儿童理解诗意,通过多元评价增强其学习信心,实现差异化个性化教学。老师姬亚青在《树和喜鹊》教学中,基于对特需幼儿个体能力的思考,在创设活动时,提供视觉、动作、评价、互助等多种策略的支持。运用直观的图片展示,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随读生理解课文知识脉络。

图片

之后,教研员分赴各学科课堂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观察和教学研讨。

图片

图片

西安市教科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坚持问需于校、问需于师,常态化有效开展区域教研,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数字赋能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构建新型的学习中心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编辑:孙洁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