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的主编、记者来到巴国故都——重庆涪陵,走进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重庆市“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工贸职院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活动合影留念。周涛 摄
活动当天,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团深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学院实训中心、重庆化工安全技能实训涪陵基地、中药调剂实训室等地,打探学校如何执笔职教改革,书写服务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工贸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第八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也在学校同步举行,参与汽车维修、电子设备装调、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等赛项的选手同台竞技,为这场打探之旅增添了更多实践观察的闪光点。
记者团了解学校数字化教学设备。周涛 摄
一条“赛博”生产线实体经济+虚拟仿真的组合很亮眼
在学校智能制造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记者团被一条“虚实结合”的榨菜生产线深深吸引。这条“赛博”生产线,正是学校与重庆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榨菜生产线数字孪生VR系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系统真实还原了榨菜从种植、腌制、自动化生产到包装的全流程,还能实时传输生产数据,实现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智能化培训。
在学校教师的讲解下进行参观。周涛 摄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刘丹向记者团介绍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自2021年建设以来,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占地1000㎡,包含研创展示中心、数字孪生实训室等特色空间,配备VR大屏、多轴数控仿真软件等设备。基地不仅用于教学,还承担科研、竞赛、科普等功能,2024年获批为重庆市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学校师生在基地上课。周涛 摄
“虚拟仿真破解了传统工业实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的痛点。”在VR软件操作区域,记者们看到学生正通过VR设备调控设备参数,模拟生产。据悉,基地与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了《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人血白蛋白生产工艺》等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其中,《微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的7个虚拟仿真实验获软著知识产权,并在智慧树平台上线共享。
记者团体验智能设备。周涛 摄
记者团操作基地设备。周涛 摄
现场,媒体记者们纷纷表示:“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技能训练变得安全又高效!”“学生既能‘沉浸式’掌握核心技术,又避免了真实生产中的风险,这才是职业教育该有的‘硬核装备’。”“从榨菜生产到生物制药,虚拟仿真覆盖多条产业链,学校真正打通了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团参观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品。周涛 摄
一座“巧手”工作坊服务“一老一幼”诠释生命关怀
走进教育学院实训中心,“绘见童心”绘画展区的水彩画、蜡笔画、拼贴画等色彩天马行空,“巧手育美”手工区的布艺绘本和黏土微景观童趣盎然,“翰墨传薪”书法展区的板书设计工整灵动……琳琅满目的作品让记者们频频驻足。
精美的手工艺品让大家爱不释手。周涛 摄
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展示,更是学前教育师范生为儿童量身定制的“可玩性+教育性”相融合的教具。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宋慧表示:“学前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而是通过各类互动激发儿童主动探索的欲望。”对师范生而言,这类实践不仅能丰富教学手段、提升环境创设能力,更能锤炼耐心与专注力,培养文化素养与创新思维,为未来成为“全能型”幼教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团体验针灸。周涛 摄
而在教育学院实训中心的另一边,社区康复专业的学生正为“模拟患者”施针推拿。记者团看到,同学们用指腹精准按压穴位,手法稳健、力道均匀。“推拿前需先触诊定位,施力要刚柔并济。”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为直观感受教学成果,记者们体验了颈椎推拿。短短几分钟,酸痛感明显缓解,同学们的专业手法,得到了大家的集体点赞:技能扎实,这才是真正的产教融合。
记者团体验推拿。周涛 摄
学校社区康复专业针灸推拿课堂。周涛 摄
“教育学院不仅培养专业技能,更传递生命温度。”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罗媛媛表示,学校社区康复专业将中医针灸、推拿纳入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掌握基础医学理论和传统手法,可考取康复治疗师证书,为公众提供健康服务。
参观重庆化工安全技能实训涪陵基地。周涛 摄
一个“安全”实训室危机处置联动药丸生产淬炼硬核技能
化工安全无小事,实训必须“真刀真枪”!在重庆化工安全技能实训涪陵基地,记者们戴上VR设备,沉浸式体验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这座800㎡的基地,建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学院实训中心内,是重庆市唯一建成投用的化工安全实训平台,设有化工设备虚拟现实学习平台、危化品从业人员考核平台、VR事故体验平台,可模拟电解、合成氨、氧化、聚合、加氢五大重点监管工艺。
感受VR事故体验平台。周涛 摄
记者团学习急救知识。周涛 摄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学院教师雷真杰向记者团介绍,学校联合华峰化工等企业,累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7期、承办技能竞赛2项,培训内容涵盖安全意识、隐患排查、事故应急等。“通过虚拟仿真,学员能在‘零风险’环境下掌握实战技能,这种培训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即生产’。”
学院师生用非遗技艺制作药丸。周涛 摄
中药调剂实训室内,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师生正用国家级非遗传承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制做“纯阳正气丸”。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国药太极桐君阁药厂丸剂工段长蔡苏到校指导。学校通过“职业教育+非遗传承”模式,联合企业开发标准化技艺课程,培养兼具制药技能与文化传承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记者团体验药丸制作。周涛 摄
记者团也跃跃欲试。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学院副教授万刘静一边讲解一边教媒体记者制作药丸,将传统手艺传播出去。
非遗技艺与制药技术的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近年来,药品生产技术教学团队获评“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获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建成“AI+生物医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工信部立项支持。
一场“智汇”座谈会学校、媒体面对面碰撞思维火花
随后,记者团移步会议室,与学校领导、师生代表面对面展开座谈。途中,学校领导还向记者团一行介绍了学校涪陵高新校区的建设情况:校区规划占地600亩、校舍约30万平方米。该项目获市教委重点支持,强调分步实施资源配置并预留发展空间,预计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职业教育水平。
座谈会上,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唐玉林介绍了学校情况。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晏致涛参加会议。座谈会由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媛主持。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涪陵,紧邻国家级经开区与高铁站,致力于服务区域高新产业与渝东新城发展。开设智能制造、药品食品、财经商贸等特色专业群,推行“校地校企协同”“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拥有高级职称教师120余人,在校生近1.2万人,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和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为区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重庆市教育新闻研究会会长、华龙网教育科技公司总经理、总编辑王大伦介绍活动情况并主持记者提问环节。
媒体记者们焦点直指“双高”建设、产教融合、职教出海、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
在听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回答后,记者团对学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虚拟仿真的“赛博”生产线、服务民生的“巧手”工作坊、危机处置的硬核实训、非遗技艺的创新传承、思维碰撞的“智汇”座谈……全国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感受重庆工贸职院的职教改革新气象,用镜头记录下学校锐意创新、扎根产业的担当风貌。
立足“双高”建设,学校将以“12368”发展思路为引领,奋力实现“破局扩建新校区、变革重塑新工贸、奋力创建新双高”目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持续注入“重工贸动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重工贸人永远在路上。
编辑:史耀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