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人工智能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与中国制造崛起动能,西安工业大学“驭风者”汽车行业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陕汽、比亚迪、吉利等龙头企业。其中,对西安吉利汽车制造基地的探访,让队员们近距离感受5G智能工厂的科技魅力,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的跃升之路。
7月24日至25日,实践队来到西安吉利汽车制造基地,通过参观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与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校友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重点考察企业在新能源核心技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创新研发体系及未来出行生态构建方面的突破与布局。
走进吉利厂区,宽敞整洁的厂房与全自动生产线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在讲解人员带领下,队员们沿汽车制造核心工艺顺序,首站探访冲压车间——这里被誉为“毫米级精度的钢铁艺术”现场。6800吨全自动伺服压力机以每分钟18次的节奏将钢板冲压成型,每45秒即可完成一套车身覆盖件的冲压,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智能制造的精密。技术人员介绍:“自主研发的冲压工艺能将误差控制在0.01毫米,相当于在头发丝上作画。”
随后,实践队来到焊接车间,500余台机器人在此上演“钢铁芭蕾”。该车间自动化率达95%,机器人协同完成点焊、凸焊、螺柱焊、激光熔焊等12种先进焊接工艺。许多队员首次走进如此现代化的厂房,被智能自动化气息深深震撼。
当日的校友座谈会上,实践队员与在吉利工作的机电学院校友深入交流。西安工大2024届毕业生马康洁介绍,吉利“大雁计划”为新员工提供完善培养方案,3个月内完成“车间轮岗—部门定岗—项目实践”三阶段历练,并构建了“培养—任用—激励”完整人才生态。
涂装车间堪称“微米级精度的色彩魔法”现场。队员们了解到,全封闭式车间采用先进智能喷涂系统,可根据车型和颜色需求精准控制涂料用量与轨迹,既保质量又减浪费。该车间承担车身防腐/密封、NVH(隔音降噪)、喷涂装饰等任务,1000多个设备参数均实现全自动实时监控,尽显智能化管控水平。
总装车间则是新车“诞生时刻”的见证地。这条2.8公里的智能产线采用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自动化装配系统,在智能控制系统调度下,零部件被精准输送至各工位。底盘整体自动合装实现车身与底盘全自动一次合拼,风挡玻璃涂胶安装、轮胎安装均为无人化全自动操作。AGV物流车与机械臂默契配合,每90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高度自动化的装配流程让队员们驻足。
在与吉利人才经营部座谈会上,队员们聚焦企业人才选聘标准,询问校园招聘中最看重应届生哪些素质及求职建议。HR回应称,面对汽车产业“新四化”浪潮,企业将“AI+汽车工程”复合型人才作为核心资源,要求未来工程师兼具三大能力:机械结构理解力、智能算法应用力和用户场景洞察力,将“不仅要造好车,更要培养引领变革的汽车人”的理念,贯穿全链条人才生态。
此次吉利汽车之行,不仅让“驭风者”实践队深入了解5G智能工厂的奥秘,更深刻感受到中国制造在汽车行业的创新活力。机械臂的精准操作、数据的实时传输,每个细节都彰显科技力量,让大家真切体会到中国制造的强大。这次实践不仅深化了产业认知,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坚定了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产业发展,用所学知识为“中国智造”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编辑:闫如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