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启课堂融万象,三师偕行育英才。11月27日,西安市“聚焦人工智能+教学,探索‘三师课堂’融合路径”暨西安高新第二中学第八届“卓悦”课程联片教研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西安高新区教育体育局协办,西安市高新第二高级中学承办。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解慧明博士,西安高新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鹏,西安高新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程霖,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科研支部书记罗理想,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部副主任、教研支部书记冯俊玲,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王建晔出席会议,来自西安市各区高中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商洛市、咸阳市教师代表共计600余人齐聚一堂,共探AI赋能教育新路径,共话“三师课堂”建设新成果,为西安教育数字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瞻远瞩 擘画智慧教育新蓝图

开幕式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科研支部书记罗理想主持。

西安高新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程霖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他表示,学校始终以“为时创新、人尽其才”为目标,构建“卓悦”课程体系,累计斩获各级各类奖项6000余项,实现办学质量战略性突围;本次活动聚焦“三师课堂”创新实践,推动教师、小先生、AI智能师协同育人,打造“知-行-创”教学新范式。

西安高新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鹏在讲话中表示,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国家将教育数字化作为发展新突破口,高新教育“十四五”期间斩获多项“国字号”试点,形成268所学校、17万学子的教育格局,建成AI教育平台等载体,斩获300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奖项。本次活动聚焦高中15个学科,以“三师课堂”构建三方协同育人新范式,将推动教学向核心素养生成转型,期待各方共探“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新路径。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解慧明博士,围绕兴教强师:“培养什么人”引领“谁来培养人”;教学创新:“培养什么人”牵引“怎样培养人”;面向未来:“培养什么人”驱动“培养未来人”三个方面针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核心主题进行阐述,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课堂形态重塑路径及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发表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讲话。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部副主任、教研支部书记,围绕“三师课堂”与“卓悦”课程的深度融合,详细介绍了如何以教师引领、“小先生”建构、AI赋能的协同模式,为课程实施注入智能动能,介绍以多元智能、思维型教学等理论为支撑,学科创新、科技创新、素质提升、生涯教育、德育五大板块,形成了覆盖全场景、全过程、全链条的育人新样态,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育人方式升级。
课堂实践
“三师”协同 生动展现融合魅力
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的新时代,教学形态正迎来颠覆性变革。西安高新第二中学以“三师课堂”为创新抓手,将传统教学的底蕴与现代科技的活力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跨学科融合、多主题协同的“教学评”一体化创新路径。
语文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金雨晨《春江花月夜》

教师解晓娟《故都的秋》
数学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秦明伟《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教师马丹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英语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贺贞《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教师赵燕喃《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
物理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徐红上《互感和自感》

教师张婷《力的合成与分解》
化学学科示范课

教师白永龙《“碱”途漫漫:跨越千年的“化学长征”-“碱”承古今,“智”创未来》

教师刘雪《电从“化”中来:一场跨时空的化学电源三师对话》
生物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辛国睿《免疫失调》

教师刘晓《人类遗传病》
思想政治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辛红刚《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教师王莎《我国的社会保障》
历史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阴竹娟《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师孙宛宜《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地理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高霞《共话华西秋雨》

教师李星星《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体育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文国敏《学习健美操基本步伐与组合动作》

教师汪瑞瑞《武术长拳组合动作》
音乐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王婷《诗乐相彰-歌曲艺术之独唱曲》

教师程希璘《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肖邦》
美术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徐润泽《石魄千载-雕塑中的家国叙事与艺术之美》

教师胡清燕《林泉之心-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审美意趣》
信息技术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赵佳《人工智能之探究机器学习》

教师霍婧媛《智守国宝:AI的熊猫守护者计划》
通用技术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关晓《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师张鹏飞《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生涯规划学科示范课例

教师贾玮《人生蓝图:随遇而安vs步步为营》

教师柏文娜《沙漠里的交换:看见我心中的“重要排序”》
研讨交流
共话融合路径 凝聚发展共识
语文学科

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西安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尹钰
数学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科研支部书记、高中数学教研员罗理想
英语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樊红斌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郑璐
物理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物理教研员王荣
化学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部副主任 、教研支部书记、正高级教师、高中化学教研员冯俊玲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化学教研员晋婧
生物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生物学教研员高长运
思想政治学科

陕西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正高级教师杨婉丽
历史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刘菊
地理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地理教研员杨许红
体育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体育教研员孙寅超
音乐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育研究工作室学术主持人、高中音乐教研员刘胜杰
美术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美术教研员贾欣
信息技术学科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信息技术教研员王建晔
通用技术学科

通用技术教学名师魏囡囡
生涯规划学科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生涯规划中心负责人郑利

本次活动是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与《西安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文件精神的有力举措。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全市各校呈现了“AI+教育”的生动范例,更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学减负增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路径。
未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继续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培养深度融合的育人新模式,切实提升全市育人整体成效,为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编辑:朱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