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

时间:2019-11-11 17:36:42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9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

11月 8日至9日,2019年“一带一路”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


西部网讯 11月 8日至9日,2019年“一带一路”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外事办公室、西安文理学院主办,西安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南亚研究中心、西安古都学会、《唐都学刊》编辑部承办。

c9811b9c5d471ea42863867565fc3d8a.jpg

11月8日上午9时会议隆重开幕,西安文理学院校长陈刚,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闫秀斌,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萧正洪,土耳其学者Sahin Sait(刘江)等出席会开幕式并分别致辞。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王晓萍主持了开幕式。

4ae08666f37f0c16eac58f854feb6b0c.jpg

西安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耿占军教授主持了上午的主题报告。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丛苍从文化遗产视角宏观阐述了丝路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传承问题,对丝路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作了深入探讨;尼泊尔国立蓝毗尼佛教大学研究员刘洋对中尼文化交流情况作了回顾与展望,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维坤介绍了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东客使图・新罗使臣”的最新研究情况,两位学者分别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方向,深入讨论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外交流历史文化问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子今教授,日本学者市来弘志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李令福教授等分别作了《呼韩邪来朝迎送仪程与甘泉至长安交通》《统万城——农牧交错地带上的首都》《隋唐长安城六爻、龙脉的地形及影响》等报告,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陕西与西安在中外文明交往、民族交融过程中的历史表现与丰富人文内涵;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杜文玉教授对上午的发言做了精彩评议。下午,来自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及国内北京、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等地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考古文博单位的10余位专家作了大会发言,他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对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相关热点问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研究,整个学术研讨堪称一场学术盛宴,令与会者深受启发。

230c38f944ec807767517ee348ee54d4.jpg

e619c32a3d339039ed1910221699ba3c.jpg

9日上午,参会学者们分组进行学术研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历史、考古、教育、文学、思想、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研究等多个议题,气氛热烈活跃,思想的碰撞屡屡产生出智慧的火花。研讨会响应习近平主席十月南亚之行和我国的亚洲区域合作方略,特设了南亚分论坛,探讨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和未来发展。会议闭幕式由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张天社教授主持,各小组评议人汇报了研讨成果,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王晓萍做了总结讲话,会议圆满成功。

西安文理学院积极开展“一带一路”西安历史文化研究,至今已举办了四届国际研讨会。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进一步提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这正是我们举办“一带一路”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所在。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相聚大西安,助力新丝路”的主题下汇聚一堂,传承丝路文明,弘扬丝路精神,研讨交流对西安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为西安发挥丝绸之路核心坐标城市的作用建言献策,必将会进一步促进西安和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互鉴,为一带一路的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胡晋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